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人物介绍| 著作介绍| 项目管理| 企业介绍| 最新消息| 学会组织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基础课堂>>PMP漫谈
  发表日期:2004年10月11日        编辑:wxadmin   有772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ODBC Drivers 错误 '80040e21'

ODBC 驱动程序不支持所需的属性。

/ReadNews.asp,行 388


项目管理的原则

项目管理要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尽管管理学也有多种学派,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例如:

A.需求引导、面向顾客。

B.适应变化,推行柔性管理;

C.在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等。

同时,还有一些原则在项目管理中需要特别予以强调,现分别说明如下。

1)全目标管理

在根据需求制订项目要求达到的目标时,要考虑项目生命期结束后,项目的成果(如产品或服务)能长期发挥效益,具有可持续的能力。为此,项目目标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

(a)项目可交付系统(System)

(b)运行和经营该系统的组织(Organization)

(c)组成该组织的人员(People)

系统一组织一人员,可称为目标大三角,为实现其中的每一个目标,又都必须满足品质一进度一费用的要求,可称为目标小三角。全目标管理就是要面向系统、组织、人员三大目标,全面满足品质、进度和费用的要求。

    运行和经营该系统的组织目标和组成该组织的人员目标必须与该系统本身的目标相适应。

组织目标宜考虑以下内容:

A.组织形式,是独立法人还是组织中的一个部门或下属机构,是政府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是股份制企业还是非股份制企业。

B.产权形式,是国有、私有、集体所有或产权多元化形式。

C.组织结构,包括规模、类型、机构与岗位设置,组织与领导关系,职能分工等。

D.财务体制和财务系统

E.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办法等

人员目标宜考虑以下内容:

F.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人员的规模和比例

G.适应该系统运行和经营需要的各类专业人员的人数和比例。

H.在编人员和临时人员的人数和比例,全时人员和非全时人员的人数和比例。

I.对各类人员要求的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能力、素质、年龄、性别、职责分工等。

有些项目成果以组织机构的设置或改革为主,在全目标管理中也要考虑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的要求。

有些项目成果以人员培训为主,在全目标管理中同时要考虑培训的组织和相应的硬件设备的配置要求。

有的项目甚至认为有必要将项目运营环境的改善列入全目标管理的范围。例如,某污水处理项目将污水排放收费价格的调整,以及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宣传教育列入项目目标。

2)过程化管理

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和不可挽回性特点,决定了项目的进程如履薄冰。为确保项目走向成功的终点,要求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

过程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3]。事物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要按程序办事,按过程进行管理。

项目所经历的各个程序定义为过程(process)。这些过程可归纳为如下五组基本管理过程:

A.启动过程:确认一个项目或一个阶段应当开始并付诸行动。

B.计划过程:为实现启动阶段提出的目标而制订一个计划。

C.执行过程:为执行计划过程制订的计划,对人员和其它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

D.控制过程:监控、量测项目的进程,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启动过程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

E.结束过程:通过对项目或项目阶段成果的正式接收,以使从启动过程开始的这一周期有条不紊地结束。

项目生命期中以某基本管理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时段称作项目的阶段。(如第一章中所述的启动、计划、实施、收尾四个主体阶段,其中实施阶段是以执行和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时段)。如

项目的过程有以下基本性质:

A.项目和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经历以上五组基本管理过程。这些并非独立的一次性事件,它们是按一定的顺序发生,工作强度有所变化,并互有重叠的活动。

B.项目阶段和过程之间有相互联系。前个阶段结束过程的可交付成果(输出)将成为下一阶段启动过程的根据(输入)。两个过程之间的交接同样要有可交付成果,正如常言道“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脚踩西瓜皮,匆匆走过场。”可交付成果可以是书面文件、图片资料和样品、实物等。即使是样品,实物也要以文件形式配合进行交接。可交付成果的重要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项目是一次性的,渐进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整体,后面的过程都是前面过程的延续。对前面过程没有或不正确的记载、说明和评价,都会造成后面过程的差错。其二,由于项目组织和人员的临时性,人员往往有变动,后面介入的人员只能依据前面过程的可交付成果来开展工作。因此,每个过程的可交付成果都应准确、完整,包括一切必要的信息。如

 

    C.管理过程必要时可以反复和循环,这是与项目阶段的一个主要区别。项目阶段(Phase)是指以某个过程为主导的时段,它是渐进的,不可反复和循环的。

D.每组基本管理过程由一个或多个子过程组成。不同的子过程处理不同方面的项目事务。

前面子过程的成果是后面子过程的依据;后面子过程又根据前面子过程的成果,通过某种操作(使用各种技术、工具、手段和相关的资源),创造出新的成果。各个管理过程的子过程通常不同。例如,启动过程可以有发起子过程、审批子过程;规划过程可以有范围规划、项目分解、进度计划、资源规划、费用估算、费用计划、质量规划、组织规划、沟通规划、采购规划等各种子过程;执行过程可以有计划执行、信息分发、采购等多个子过程;控制过程可以有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进展报告、合同管理等子过程;结束过程往往包括范围核实、行政扫尾、合同结尾等子过程。

多数项目的子过程有许多共同的内容,但一些特殊的项目往往要求增加或减少某些子过程。譬如,不确定程度高的项目要增加风险规划、风险控制子过程;较小的项目可能不需要进行招标,可以免去采购子过程,而增加一个比较简单的询价子过程。关于过程和子过程的具体内容,在本纲要第二部分各章中还将作进一步的讨论。

子过程和过程一样,需遵循一定的顺序,有时会互相搭接、反复和循环。它们互相关联,密切配合,成为项目整体中一个一个的环节。

3)整合化管理

项目和项目管理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项目整合化管理要有全局的整合观念。这里仅就三个互相密切关联的方面说明如下:

A.目标整合

项目的各方干系人通常有不同的,甚至互相冲突的需求,项目管理要做出权衡,整合他们的需求,使项目目标被所有的干系人赞同或接受,至少缓解他们的强烈反对。这可称为干系人需求整合。

多数项目顾主对项目目标不一定有整体化的理解。他们往往注重有形系统的成果,而忽视无形的起保障作用的成果。项目管理要为项目顾主进行包括系统一组织一人员在内的全目标整合,以实现顾主的需求,这可称目标大三角整合。

项目品质、进度和费用三个目标既互相关联,又互相矛盾。又要马儿壮,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项目管理需要整合三者的关系。例如,在达到规定品质标准的前提下,在进度费用目标之间做出权衡;或在达到规定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在质量和费用目标之间做出权衡;或在费用一定的前提下,在质量和进度目标之间做出权衡,这可称目标小三角整合。

B.方案整合

不同的技术和管理方案,对不同的项目干系人和不同的项目目标会有不同的影响,譬如,方案甲对干系人A更为有利,而对干系人B却略有不利,对品质目标更为有利,而对实现进度要求略显不利;而方案乙则反之。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就要对各种方案加以整合,权衡各方面的利弊找出可接受的方案,或取长补短找出折衷方案,尽可能地满足各方干系人的需求。

C.过程整合

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化过程。各组管理过程与项目生命期的各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每组管理过程在每个阶段中至少发生一次,必要时会循环多次。前后过程之间的整合需要通过可交付成果的交接来实现。

在各组管理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性的过程需要做的整合工作最多,它们是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整体变更控制。

项目计划过程要求把各个知识领域的计划过程的成果整合起来,包括范围规划、质量规划、组织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等,形成一个首尾连贯、协调一致、条理清晰的文件。

项目执行过程要求对项目中各个分项、各种技术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面进行管理。这些界面往往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冲突需要协调和整合,使计划得以较顺利的实施。

整体变更控制过程是处理项目执行对于项目计划的或多或少的偏离。为了控制和纠正这些偏离,需要采取变更措施。评价变更是否必要和合理,预测变更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例如,项目范围的任何变更都会引起成果(如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要求说明的变更,同时会影响费用、进度以及风险程度等的变化,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变更。所以,任何变更都要求多方面的整合。通常需要一种称作构形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在技术和行政的层面上用正式文件的形式制订出一套监控和指导的程序,对项目各部分的构成、形态、功能、特性加以识别,对其变更加以审核,以确保符合项目目标的要求,对变更的实施情况加以记录、报告并进行控制。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